專題文章: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次閱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一種在經歷或目睹極度創傷性事件後可能發展的精神疾病,相關症狀超過一個月以上。PTSD是一種複雜且令人痛苦的疾病,它不僅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波及生活各方面。然而,透過對其診斷標準的全面理解,以及積極的治療和支持,患者是能夠逐步走出創傷陰影,重獲新生和掌控感的。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在經歷類似的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的精神健康協助。
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一種在經歷或目睹極度創傷性事件後可能發展的精神疾病。它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或個人弱點,而是大腦在應對極端壓力時出現的一種自然反應,但這種反應卻持續存在,干擾了個體的日常生活功能。理解PTSD的關鍵在於其獨特的症狀群、診斷標準以及對個體生活的深遠影響。
診斷標準:DSM-5-TR 的角度
目前,診斷精神疾病最廣泛使用的手冊是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最新修訂版為 DSM-5-TR (第五版文本修訂版)。根據DSM-5-TR的標準,PTSD的診斷需要符合以下五個主要的症狀群,且這些症狀必須持續一個月以上,並造成臨床上顯著的痛苦或功能損害:
A. 創傷暴露事件 (Exposure to Actual or Threatened Death, Serious Injury, or Sexual Violence)
這是一切的起點,PTSD的診斷必須以暴露於創傷事件為前提。創傷事件的定義非常明確,指的是實際或威脅性的死亡、嚴重傷害或性暴力。暴露方式可以有多種:
直接經驗: 親身經歷創傷事件,例如:車禍、自然災害(地震、海嘯)、戰爭、綁架、性侵犯、嚴重身體攻擊、重大疾病診斷等。
親眼目睹: 親眼目睹他人遭受創傷事件,例如:看到親人或朋友被謀殺、看見嚴重事故、目睹暴力犯罪等。
間接暴露 (學習親近他人發生): 學習到親密的家人或親近的朋友實際或威脅性的死亡事件。這裡的死亡必須是暴力、意外或突然的,而非自然死亡。例如:得知親友因恐怖襲擊喪生。
重複或極度暴露於厭惡細節 (職業暴露): 這是指在職業性質上,個體會重複或極度暴露於創傷事件的令人厭惡的細節。例如:急救人員(EMT)、警察、消防員、戰地記者、社工人員(處理兒童虐待案件)等。然而,此標準不適用於透過媒體、電視、電影或圖片等間接暴露,除非這種暴露是工作相關的。
值得注意的是,創傷事件的定義是嚴格的。 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如失業、離婚、學業失敗等,儘管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痛苦,但通常不符合DSM-5-TR對PTSD創傷事件的定義。
B. 侵入性症狀 (Intrusion Symptoms)
創傷事件發生後,個體會以各種不自主且令人痛苦的方式重新體驗該事件。這是一個核心特徵:
反覆、不自主和侵入性的困擾性記憶: 這些記憶可能以閃回(flashbacks)的形式出現,讓人感覺事件正在重新發生,伴隨強烈的感官細節和情緒反應,彷彿身臨其境。也可能是片段式的記憶、影像或想法。
反覆出現的困擾性夢魘: 夢的內容可能與創傷事件直接相關,也可能是其部分或象徵性的重現。這些夢境通常非常生動且令人不安,導致睡眠中斷。
解離反應 (閃回): 個體感覺或表現得好像創傷事件正在重演。在極端情況下,個體可能會完全失去對周遭環境的意識,彷彿回到了創傷發生的那一刻。這些閃回可以持續數秒到數小時,甚至數天,並伴隨心跳加速、出汗等生理反應。
接觸到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內外線索時,出現強烈的心理困擾: 當接觸到能聯想到創傷事件的人、地點、事物、聲音、氣味或情境時,個體會感到極度焦慮、恐懼或痛苦。
接觸到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內外線索時,出現顯著的生理反應: 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肌肉緊張、顫抖、噁心等生理上的應激反應。
C. 逃避行為 (Avoidance)
為了避免重新體驗創傷的痛苦,個體會採取各種方式來迴避與創傷相關的刺激。這是PTSD的另一個顯著特徵:
努力迴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痛苦記憶、想法或感受: 這可能包括壓抑記憶、避免思考相關內容,甚至在潛意識中避免回憶。
努力迴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外在提醒物: 這些提醒物包括人、地點、對話、活動、物品或情境,任何可能觸發創傷記憶的事物都會被極力避免。例如:經歷車禍後避免開車或乘坐交通工具;遭受性侵犯後避免獨處或進入某些場所。
D. 認知和情緒的負面改變 (Negative Alterations in Cognitions and Mood)
這些改變通常在創傷事件發生後開始或惡化,並且持續存在,影響個體的思維模式和情感體驗:
無法記住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 (解離性失憶症): 這不是由於頭部受傷、酒精或其他物質影響所致的健忘,而是對創傷事件的關鍵環節產生遺忘,通常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過度痛苦。
對自己、他人或世界抱持持續、誇大的負面信念或預期: 例如:「我是個壞人」、「沒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極度危險的」、「我永遠不會恢復」。
持續地扭曲自己或創傷事件原因或結果的認知,導致個體怪罪自己或他人: 例如:倖存者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應該為創傷事件負責,或對他人的行為產生偏激的判斷。
持續的負面情緒狀態: 包括恐懼、震驚、憤怒、罪惡感、羞恥或悲傷。個體可能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態。
顯著地降低對重要活動的興趣或參與度: 個體可能會對過去喜歡的嗜好、工作或社交活動失去興趣。
與他人的疏離感: 感覺與他人隔絕,難以建立或維持親密關係,感到孤獨和孤立。
持續無法體驗正向情緒: 難以體驗到快樂、滿足、愛或其他積極的情緒。這被稱為「情感麻木」。
E. 激醒和反應性的顯著改變 (Marked Alterations in Arousal and Reactivity)
這類症狀表現為個體的生理和心理激醒水平持續升高,並對刺激產生過度反應:
易怒和易怒行為: 表現為對小事也容易發怒,甚至可能出現口頭或身體上的攻擊性行為,與創傷事件發生前的情況顯著不同。
魯莽或自我毀滅行為: 例如:酒駕、濫用藥物、自殘行為、過度冒險的行為等。
過度警覺: 感覺持續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不斷掃視周遭環境,尋找潛在威脅,即使在安全環境中也無法放鬆。
誇大的驚嚇反應: 對突如其來的聲響、動作或刺激,反應過度,例如突然跳起來或尖叫。
專注力困難: 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睡眠障礙: 包括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頻繁夜醒或睡眠品質差。
F. 症狀的持續時間 (Duration of the Disturbance)
上述B、C、D、E症狀群的持續時間必須超過一個月。如果症狀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則可能診斷為急性壓力症 (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這可以被視為PTSD的前驅狀態。
G. 臨床上顯著的痛苦或功能損害 (Clinical Significance)
這些症狀必須導致個體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遭受臨床上顯著的痛苦或功能損害。換句話說,這些症狀已經嚴重影響了個體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或人際關係。
H. 排除其他因素 (Exclusion)
這些症狀不能歸因於物質(如藥物或酒精)的生理作用或其他身體疾病。
PTSD 的亞型與特定註解
DSM-5-TR 對PTSD還有一些重要的修訂和細節:
針對6歲及以下兒童的PTSD: DSM-5-TR 增加了針對6歲及以下兒童的PTSD診斷標準,因為兒童對創傷的反應方式可能與成人不同,例如他們可能透過遊戲來重演創傷,或沒有明顯的閃現回放。
解離性症狀的PTSD (PTSD with Dissociative Symptoms): 如果個體除了符合上述所有PTSD標準外,還出現顯著的解離性症狀,例如失現實感 (derealization)(感覺周圍環境不真實,像是活在夢中)或失人格感 (depersonalization)(感覺自己與身體或思想分離,像是在看電影)。這表示創傷對個體的影響更為深遠,可能需要更複雜的治療方法。
延遲性表現 (Delayed Expression): 如果完整的診斷標準在創傷事件發生後至少六個月才符合,則可以標註為「延遲性表現」。這表示有些人的PTSD症狀並非立即出現,而是潛伏一段時間後才爆發。
誰容易罹患PTSD?
並非所有經歷創傷事件的人都會罹患PTSD。易感性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創傷事件的性質和嚴重性: 創傷事件越嚴重、越持久、越頻繁,或涉及人為的惡意(例如性侵犯),罹患PTSD的風險越高。
個人易感性: 精神疾病史: 有焦慮症、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史的人風險較高。
早期創傷史: 童年時期遭受虐待、忽視或其他創傷經歷的人,對後續創傷的應對能力可能較弱。
家族史: 家族中存在精神疾病史也可能增加風險。
性別: 女性罹患PTSD的風險通常高於男性。
事件發生時及之後的環境因素: 缺乏社會支持: 孤立無援、缺乏家人或朋友支持的人更容易發展PTSD。
額外的生活壓力: 創傷後若持續面臨其他壓力事件,也會增加罹患風險。
應對機制: 健康的應對機制(如尋求幫助、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風險,而酗酒、吸毒等不健康應對方式則會加劇問題。
PTSD的影響
PTSD對個體的生活會造成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遠不止於上述症狀本身:
心理健康: 常常伴隨其他精神共病,如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物質使用障礙、飲食失調,甚至增加自殺風險。
人際關係: 由於情感麻木、易怒、疏離感,PTSD患者可能難以維持親密關係,導致婚姻或家庭問題。
職業和學業: 專注力下降、記憶力問題、睡眠障礙等都會影響工作表現和學業成就,甚至可能導致失業或學業中斷。
身體健康: 長期的慢性壓力反應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消化系統問題、慢性疼痛和免疫系統功能受損等生理健康問題。
生活品質: 整體生活品質顯著下降,感覺世界不再安全,失去對未來的希望。
治療與復原
儘管PTSD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但它是可以治療的。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
心理治療: * 認知行為療法 (CBT): 尤其是針對創傷的認知處理療法 (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 CPT) 和延長暴露療法 (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 PE)。這些療法幫助患者改變對創傷事件的負面認知,並逐步面對和處理創傷記憶。
眼動減敏與再處理療法 (EMDR): 透過引導患者的眼球運動,幫助他們處理創傷記憶和相關情緒。
藥物治療: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 (SSRIs) 是一線藥物,可以幫助緩解焦慮、憂鬱和睡眠問題。
支持系統: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參與支持團體也能讓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自我照護: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正念),都能在治療過程中發揮輔助作用。
總之,PTSD是一種複雜且令人痛苦的疾病,它不僅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波及其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透過對其診斷標準的全面理解,以及積極的治療和支持,患者是能夠逐步走出創傷陰影,重獲新生和掌控感的。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在經歷類似的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的精神健康協助。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