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如何調適原生家庭與婚生家庭的罪惡感?有落差才能造成動力的遞移
次閱讀
1.當作面對山難,有血緣的家人一起劫後餘生
2.實際面對數字現實
3.應多被不同價值觀沖刷
4.直面、面質伴侶雙方根本核心價值差異
詳情請看內文。
亮眼卻有點虛弱。乾淨未染、髮質很好的頭髮紮起來,剛下班的套裝打扮洗鍊,妝容雅致,戴頸鍊。主動表達,有條理,可切題,話速話量適中,聲音乾淨且精緻,但音量偏微小不自信,透露出膽怯。去年家人被詐騙,房子被抵押差點淪落法拍,後來用當事人名字買回來,家人付房貸錢,但20年萬一有一天付不出來就是當事人要揹債,又聽到長輩說以後靠當事人養、壓力就很大。個性特質偏向言聽計從,婚前就聽從長輩的話、每個月給原生家庭一萬,夫家雖有錢,但先生覺得當事人太幫娘家、導致當事人雞歪他吃豪奢飯太奢侈,價值觀衝突衍生許多生活互動的紛擾,華人伴侶溝通通常皆不高明,當事人又習慣內化內隱,衍生許多內外在衝突。因為兩人交往到婚後都是AA制,當事人太倒貨給娘家所以讓自己和先生太拮据,當事人想知道如何調適對娘家的罪惡感。
社會心理介入與處遇:
1.當作面對山難,有血緣的家人一起劫後餘生:家裡面對山崩雪崩、然後一起在山腳下開營火取暖;每個人取暖方式不同,家人嘴巴上佔了當事人便宜,一定不知道給當事人壓力這麼大,當事人可以私底下以從小到大、符合家族風俗民情的口吻,跟家人表露心跡、壓力大;可能是撒嬌,可能是討價還價賴皮討饒,可能哭窮想放棄,可能是直接抱怨發脾氣,可能是小小使性子,可能是求救即將潰防,總之要有點不同以往的小釋放,才能引渡內、外在資源。
2.實際面對數字現實:血親家人近期的醫藥狀況,其實健保可以負擔大部分;原生家裡經濟到底還行或不行、夫家到底財力多雄厚、出包家人有沒有穩定幹活以維持償債能力,以客觀評估來取代沒有方向的罪惡感焦慮。
3.應多被不同價值觀沖刷:雞湯短影音或婚姻群組很多聲音說,讓女人出錢沒用,令當事人覺得沒有自我價值、不配被厚愛或偏袒,所以覺得私房錢照顧娘家不應該,然而自己也沒那麼多錢,照顧不起娘家又有罪惡感,那就跟長輩商量每個月安家孝親費少五千、用這五千再去正當、健康投資,讓自己跟娘家富裕起來。非得擇一政治正確或不正確的婚姻與家庭價值觀,而是能採取自利偏誤的適應性認知,不論是自動化思考、中介、核心信念,華人雞湯常見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讓自己渡過眼下的焦慮和心理危機的護身符、錦囊妙計。
4.直面、面質伴侶雙方根本核心價值差異:今天娘家不必出包,當事人也可以雞歪先生餐費太豪奢浪費,這是價值觀問題,今天會有衝突落差、出問題在於當事人覺得娘家出包變錢坑、死守和先生未經消化(婚前直接順從)、不再一體適用卻無從議約(婚後不敢提出商量)的公平交易價值觀、而自覺心虛理虧、無權指教先生的奢侈浪費,當事人的罪惡感來自於自行消化吸收對別人公平、對自己卻不公平的價值觀,成為婚前可堪用、婚後卻有疑慮、即將失衡翻車的行為準則。續追蹤與討論對人對己的金錢使用input/output。
P.S.人物角色經過糊化與角色化,如果您不禁對號入座,請採取合情合理的自我成長行動。
相關名詞解釋
相對於原生家庭,可以指「現居家庭」、「伴侶家庭」、「再造家庭」或「新家庭」等。 這些詞彙都用來描述與原生家庭不同的另一個家庭關係或生活狀態。
以下是一些可以對應的詞彙,以及它們的涵義:
現居家庭(Current Household/Family):指的是目前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不論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如何。
伴侶家庭(Partnered Household/Family):描述與伴侶共同組成的家庭,通常指已婚或同居的伴侶關係。
繼生家庭、再造家庭(Reconstituted Family/Stepfamily):指的是由再婚或再組成家庭的成員所組成的家庭,其中可能包含繼子女、繼父母等關係。
新家庭(New Family):更廣泛的說法,可以指任何與原生家庭不同的家庭,包括伴侶家庭、再造家庭,甚至是單親家庭等。
個人家庭(Personal Family):描述個體所組成的獨立家庭,不論是原生家庭或是其他形式的家庭。
選擇哪個詞彙取決於具體情境和想要強調的關係面向。 例如,如果想強調和伴侶一起建立的新生活,用「伴侶家庭」更合適;如果想強調和繼子女之間的家庭關係,用「再造家庭」更貼切。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