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抗焦慮,調節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平衡 四週線下半結構式團體

1292
次閱讀

臨床上有一種被視為病理的狀態,叫做「自我專注」(self focus),指的是人過度關注自己的內在狀態,而使焦慮被維持;有些人則容易在社交互動後產生重複性思考,就是一直在反芻事件的始末,進行過度分析且難以停止,也因過度自我專注而產生社交障礙。若常感覺交感神經過激,不斷催油門;副交感神經被拮抗,無法踩煞車,長期壓力堆積,產生許多慢性身心壓力症狀,找不出病兆的頭痛、胃痛、肌肉痠痛、心情煩躁、易怒、悲觀、怨天尤人、惶惶不得終日...請報名聊聊心理治療所抗焦慮團體。




你是否也有以下情形和困擾:常猶豫不決,容易患得患失。求學的時候,常常因為緊張而考不好,就算出去玩也很難放鬆自己,老想著還有什麼報告還沒交;去聯誼也擔心自己表現不好、不夠出色,因此很難獲得異性的青睞。出社會工作,工作時老想著前一天被老鳥前輩或被客人罵的情形,然後就…又出錯挨罵了。


討厭這樣的自己,腦袋常常盤旋著悔恨而不能放鬆,朋友都說你「想太多了」,但你覺得他們都不瞭解你的痛苦,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活出全新的自我?


你有一顆忙碌的腦袋,常常瞻前又顧後,但這不是一種褒獎,而是一個無法好好活在當下的詛咒﹗當你在複習書本內容時,想著自己會考幾分,就不能好好讀進書本內的每個字;當你出去玩,想著有哪些報告還沒交,就不能盡情玩耍;當聯誼時,你愈向內關注自己,就愈無法向外展現自己的魅力;當你追悔昨日的工作差錯,你就不能好好面對眼前的職場挑戰。

臨床上有一種被視為病理的狀態,叫做「自我專注」(self focus)。指的是人過度關注自己的內在狀態,而使焦慮被維持;有些人則容易在社交互動後產生重複性思考,就是一直在反芻事件的始末,進行過度分析且難以停止,因過度自我專注而產生社交障礙。

過去研究發現,分析、評價式的反芻式自我專注思考,容易增加人對未來的無望感受、負向思考,並減少對未來的正向想法,且顯著降低思考的具體程度。

所以你的朋友說你「想太多」,你可能陷入一種症狀,叫做「悲觀哲學家的大哉問」,你可能動不動就問朋友「為什麼大家都過得這麼快樂?只有我活得這麼痛苦?」朋友也不曉得怎麼回答你或開導你,只好轉移話題,免得被你的情緒黑洞給吸納進去。

那該怎麼辦呢?最好也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忘我」,你需要讓自己投入在一個你有興趣、你有熱情去參與的活動當中,讓愉快的心流盡情流動,你才能藉由忘我來超越自我,而感受到創造自我價值的高峰經驗。內觀(mindfulness)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幫助人活在當下,透過開啟每一個感官,覺察每個生活片刻卻不帶評價;過去研究也發現,經驗感受式的反芻式自我專注思考,可降低人的無望感受,增加對未來的正向觀點。

舉個體驗性質的活動例子--禪繞畫,禪繞畫不鼓勵學員使用橡皮擦、立可白,因為沒有什麼是「錯誤」的,每個行為當下就讓它簡單又自然的發生,一筆一畫自有它的出路和發展。我想這也挑戰求好心切的你,能不能就接受每個當下的筆畫產出,能不能就接受每個當下的自己?這或許也是很多人一生的功課吧。

若還是常感覺交感神經過激,不斷催油門;副交感神經被拮抗,無法踩煞車,長期壓力堆積,產生許多慢性身心壓力症狀,找不出病兆的頭痛、胃痛、肌肉痠痛、心情煩躁、易怒、悲觀、怨天尤人、惶惶不得終日...請來:

抗焦慮,調節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平衡 四週線下半結構式團體



議程:

第一週
前測,STAI、身心壓力表、生理壓力指數
你的焦慮資歷:帶著個人焦慮履歷,盤查焦慮生活,掌握遠端、近端壓力源
自律神經平衡學理



第二週
追蹤近況
盤查焦慮:情境、感受、中介思考與核心信念、行為反應結果
介紹心肺同步,不同諧振頻率的腹式呼吸,找到個人最佳LF%


第三週
追蹤近況與腹式呼吸執行成效
三人行必有我師,腦力激盪,替代與具適應性的思考
介紹肌肉放鬆訓練


第四週
追蹤近況與呼吸、肌肉放鬆成效
發展你的正向行為活化的循環生活方案

盤點內、外在資源,輔助舒壓介紹
後測


日期與時間:
12月3、10、17、24每週六 17:00~18:20,三人開班。

進行方式:
聊聊心理治療所線下實體進行。


報名方式:

Line@報名,"我要報名焦慮團體",填寫基本資料與同意書。並索取匯款帳號。
Line id: @talktalkpsy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