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起跑落後沒關係,遊戲即治療,治療即遊戲,兒童團體增進注意與衝動控制、等待輪流、挫折耐受、覺察表達、競爭合作、社交互動的能力

367
次閱讀

透過團體中的觀察,我們可以知道問題行為與症狀並非全然歸因於腦功能失調使然,還能獲得額外、豐富、細緻的情報資訊,很可能來自於心理和個性特質因素、或受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並且可發展出未來人際行為的預測(例如,遇到內外在衝突時,他容易自暴自棄、自貶和怪罪他人,把拔馬麻千萬不要被他勾中、落入圈套而去責罰他,要讓他的壓力有台階下,告訴他沒關係,慢慢來,行有餘力我們再來一起想辦法。),讓家長在家庭與學校中多加留意。



由心理師帶領的團體安全催化競爭與合作


兒童團體目標不外乎增進注意與衝動控制、等待輪流、挫折耐受、覺察表達、競爭合作、社交互動的能力,其中,「競爭」與「爭寵」是團體中很常出現的議題,透過帶領者不慍ㄩㄣˋ不火的催化:「讓我們停下來,討論一下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情。」成員的退化攻擊、悶不吭聲、爭強好勝都有機會被指認,透過行動化轉為口語化的過程,成員擴大對自己的認識,有覺察才會有轉變和學習的發生。



透過了解:「自己居然會有這樣的反應」和觀察到別人面對相同的事情「有這種反應好像也不錯」,拓展了角色目錄和因應技巧,也可藉由人際間的後效轉而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的行為刺激(爭強鬥狠)並沒有帶來期望之中的反應結果(他人的愛戴或好人緣),適者生存同化,不適者調適,這就是適應環境的過程,區辨異同,類化,久而久之也能舉一反三,知道什麼樣的情境要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反應,才會有預期的效果。



透過團體中的觀察,我們可以知道問題行為與症狀並非全然歸因於腦功能失調使然,還能獲得額外、豐富、細緻的情報資訊,很可能來自於心理和個性特質因素、或受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並且可發展出未來人際行為的預測(例如,遇到內外在衝突時,他容易自暴自棄、自貶和怪罪他人,把拔馬麻千萬不要被他勾中、落入圈套而去責罰他,要讓他的壓力有台階下,告訴他沒關係,慢慢來,行有餘力我們再來一起想辦法。),讓家長在家庭與學校中多加留意。

催化得好時,成員內在便可自行動工,有很多自發性創意遊戲的展現,像是把帳篷當「冷靜室」便是成員的即興創作,自我修復的內在資源其實源源不絕。

再次印證,遊戲即治療,治療即遊戲。



2023年兒童團體,每人次$800,請line@預約治療前評估,id: @370sqoxh
神經生理回饋,每人次$1500,請line@預約,id: @bu.com.tw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