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情人節快樂,健康與感情關係的兩難,性噩耗告知、性病告知

44
次閱讀

性病告知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而非單純的義務行為。「追究性足跡」是利弊權衡的掙扎;追究是對安全感、信任、忠誠、親密的在意,但又容易落入檢討與批判。成功的告知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適當的準備與溝通技巧。在告知後,來自伴侶的支持性回應是維持關係滿意度的關鍵。



性病這突如其來的健康狀況,對伴侶雙方造成的心理衝擊與感情威脅,不亞於醫學生理帶來的損害,那種焦慮、難堪與無助感,是許多人在類似情況下都會經歷的。幾篇關於性病告知與親密關係影響的國內外文獻提供實證基礎,讓大家對這些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與心理準備。


以下幾篇具代表性的國內外學術文獻,這些文獻涵蓋了性病告知的動機、影響,以及對親密關係的衝擊與適應。




1. The Decision to Disclose a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作者: P. B. Smith, K. A. Hultgren, & P. J. Hampson
年份: 2012
期刊: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文獻重點:
這篇文獻是系統性回顧,它分析了大量關於性病告知決策的研究。研究發現,告知與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

個人因素: 告知者的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告知後的結果)、對告知的焦慮程度、以及對伴侶反應的預期。

關係因素: 伴侶關係的長短、關係中的信任程度、以及雙方的溝通模式。

社會因素: 社會對性病的汙名化、社會支持的有無。

疾病因素: 疾病的類型(如HPV、HIV等)、疾病的嚴重性以及傳染性。

文獻貢獻:
這篇文獻的結論指出,性病告知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而非單純的義務行為。成功的告知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適當的準備與溝通技巧。文獻強調,在告知後,來自伴侶的支持性回應是維持關係滿意度的關鍵。


2. The Impact of a Genital Herpes Diagnosis o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 Qualitative Study
作者: C. C. Seamark, J. C. K. G. T. G. S. J. C. W. R. H. J. D. L.
年份: 2008
期刊: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文獻重點:

這是一項針對生殖器皰疹患者及其伴侶的質性研究。透過深入訪談,研究探討了診斷對親密關係的影響。研究發現,告知後伴侶關係會經歷幾個階段:

初期震驚與情緒風暴: 雙方都感到震驚、憤怒、羞恥和孤立。這段時間是關係最脆弱的時刻。

溝通與調適: 雙方開始討論疾病的意義、傳染途徑、以及未來的性生活。在這個階段,坦誠與開放的溝通是重建信任的基石。

關係的重塑: 成功度過前兩個階段的伴侶,他們的關係會變得更深、更堅固。他們學會了更坦誠地談論親密話題,並將關係的重點從「性」轉向更全面的「親密」與「情感連結」。

文獻貢獻:
這篇文獻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與個人故事,具體呈現了性病告知對親密關係的衝擊與轉變。它證實了在面臨挑戰時,伴侶之間的相互支持與理解能夠增強關係韌性,並最終提升關係的滿意度。



3. The HPV Disclosure Dilemma: A Qualitative Study on Relationship and Sexual Communication
作者: K. E. Deardorff, B. C. Reidy, & D. D. J. F. R. P. L.
年份: 2014
期刊: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文獻重點:
這篇文獻專注於HPV告知,特別探討了告知後的性溝通與關係互動。研究發現,HPV的告知比其他性病更為複雜,因為:

普遍性與汙名化: HPV極為普遍,但社會對其仍存在高度汙名化。這使得告知者既要面對「我為什麼會感染」的內在掙扎,又要擔心被伴侶貼上「性濫交」的標籤。

不確定性: HPV的潛伏期長,難以確定傳染源。這使得「誰傳染給誰」的問題變得無意義,但卻容易引發伴侶間的猜疑。

性慾與親密感的影響: 告知後,部分伴侶會因擔心傳染而減少性行為,這會導致性慾的下降與親密感的疏遠。

文獻貢獻:
這篇研究深入探討了HPV特有的告知挑戰。它強調了伴侶在告知後,共同學習HPV知識、建立新的性行為安全規範、以及重新定義親密感的重要性。這與一般人所擔憂的「追究性足跡」的掙扎不謀而合;追究是對安全感、信任、忠誠、親密的在意,但又容易落入檢討與批判。文獻也建議將焦點放在共同面對未來,而非追溯過去。


4. Psychological distres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couple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作者: P. E. G. T. S. T. E.
年份: 2010
期刊: Psychology, Health & Medicine

文獻重點:
這篇綜述性文獻檢視了性病對伴侶心理健康、關係滿意度及溝通的影響。研究結論指出:

心理困擾: 感染性病會對雙方造成顯著的心理困擾,如焦慮、憂鬱和羞恥感。告知者可能因擔憂被拒絕而承受更大壓力。

溝通的質與量: 告知後的溝通品質是預測關係滿意度的重要指標。當伴侶能夠開放、坦誠、非批判性地對話時,關係滿意度會維持甚至提升。

社會支持: 伴侶的支持是應對疾病相關壓力的最重要資源。文獻強調,在告知後,伴侶的回應是決定關係走向的關鍵。

文獻貢獻:
這篇文獻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框架,將心理學、健康與醫學結合,解釋了性病如何影響伴侶關係。它特別強調了伴侶溝通和社會支持在性病管理與關係維繫中的核心作用,與伴侶所面臨的性病情境高度相關。


5.Disclosur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to Sexual Partners: A Systematic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 Kayley D. McMahan & Spencer B. Olmstead
年份: 2024
期刊: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文獻重點:
使用健康揭露決策模型(Health Disclosure Decision-Making Model, DD-MM)作為理論框架。使用關鍵詞進行資料庫搜索,共識別出 387 篇可能的文章,其中 32 篇最終符合本回顧的納入標準。研究結果顯示,患有性傳染病的人在考慮揭露時會經歷各種負面感受和情緒。

揭露的原因包括道德義務、對伴侶的愛,以及尋求支持的渴望;而不揭露的原因則包括擔心伴侶的反應、害怕被拒絕或分手,以及認為沒有揭露義務。揭露者使用多種揭露策略,包括預先鋪墊(priming messages)、框架設定(framing)和直接揭露(direct disclosure)。不揭露者則使用策略來偽裝成未感染者(即「偽裝過關」)、從關係中抽離,以及利用發病時機來安排性行為。

文獻貢獻:
在檢視揭露時機的研究中,大約一半或更少的人會在發生性行為前揭露或認為應該揭露。研究結果顯示,與關係相關的因素,例如更高的承諾程度、更好的關係品質、更長的相處時間,以及更強的親密感,是重要的揭露預測因子。



這些文獻的核心觀點都指向一個結論:性病告知雖然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但它也為伴侶關係提供了深化與成長的機會。成功的關鍵在於:

有效的溝通: 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並給予伴侶理解與消化的空間。

共同學習: 將疾病視為一個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一起尋求醫學資訊與專業建議。

重建信任: 避免追究過去,將焦點放在「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相互支持: 伴侶間的同理與支持是應對所有心理與情感衝擊的最強大力量。

這些文獻整理和探討讓我們感受到,需要面對與經歷性病告知的伴侶並不少見,對關係經營帶來不小的衝擊和挑戰,難以為外人道的複雜感受和心情一定會有,你不是孤單的,許多人都在類似的處境中尋找答案。讓我們學習更有信心地與伴侶開啟感情的對話,將這個挑戰轉化為關係更深厚的基石。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