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一輩子需要帶著的東西:麵包、愛情、咖啡和媽媽《我和媽媽疏離中》讀後感

310
次閱讀

《我和媽媽疏離中》這本書討論的是母女之間的「疙瘩」,作者是韓國心理師,其接觸的文化與臺灣相仿,其中甚至也有外婆-媽媽-女兒三代視角的轉換,在不同角色心境的換位思考,有更多的穿透和自我澄清和省思,對於膠著的痛苦和正面的建議皆娓娓道來,是一道引人入勝又好消化的心靈饗宴。



《我和媽媽疏離中》這本書討論的是母女之間的「疙瘩」,用這兩個字來描繪時而疏遠、時而濃烈的愛恨糾葛真的再適切不過,書中四大章節剛好就是理解到化解的起承轉合:瞭解無法拉近距離的原因、在衝突中覺察、浸淫並穿透痛苦、哀悼與分離,每一則短篇還穿插介紹不同的諮商學派加深讀者的身心靈成長自助效能。

作者是韓國心理師,其接觸的文化與臺灣相仿,其中甚至也有外婆-媽媽-女兒三代視角的轉換,在不同角色心境的換位思考,有更多穿透的自我澄清和省思,對於膠著的痛苦和正面的建議皆娓娓道來,是一道引人入勝又好消化的心靈饗宴。

我們人如何安身立命?怎麼立足在這個世界上呢?有令我們滿意的工作和愛情來實踐自我價值,有適量的咖啡讓我們維繫動能和保持清醒,再來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因著媽媽而來,不論生命的早期,媽媽帶給我們的氣味、印象、觸覺、溫度和心裡的感受為何,即便那個照料有所閃失,我們用盡一輩子的力氣去理解、修補或哀悼限制與失落,這些作用都是愛的代償也是愛的證明,媽媽帶給我們的感知會影響我們怎麼生活、怎麼工作、怎麼愛人,我們怎麼消化吸收和理解也會影響愛如何在下一代展開,這本動人的小書也許可以讓媽媽也讓女兒翻翻看,肯定是福至心靈的三代同堂愛的讀書會。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