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疫情升溫,遠距諮商需求孔急?接受報導者訪問

2130
次閱讀

在家工作、求學與避疫,讓很多人受壓力刺激源的影響減輕,文明病消失不見,社交焦慮就地解放,3C的使用不再成癮而變成義務(應該是多了3C焦慮症或3C厭棄症),在實際諮商需求降低之下,先射箭再畫靶,為了遠距而遠距,實在是一項衝動行為,對於標準的、傳統的治療情境與結構的維持也是一項挑戰。心理諮商與治療是框架(frame)保護內在設置(setting),然後才得以和個案一起工作(dreaming思考.遊戲.作夢)的事情,如果某些團體為了自己的需求或利益,貪圖方便,或搶占聲量、地位與地盤,官方徇私開放不把關,遠距諮商不但會讓人夜長夢多,還會惡夢連連。



疫情升溫,遠距諮商需求孔急?這恐怕是生存焦慮高的心理師的腦補幻想



通訊遠距諮商只是實體諮商其中一種變形的形式,如果不能服侍實體諮商的精神與內涵,有專業自覺的心理師自然就會少採用,一方面也是從市場當中學習和領教,慢慢產生覺悟和現實感,因為需求量真的很少。未來台灣本土的實例累積夠多,或許可形成一個臺式遠距諮商學派,我猜會是以求神問卜為文化基底的問題解決、諮詢、問診問事導向晤談。


因為臺灣地狹人稠,健保普及,精神醫療覆蓋率高,一般人碰到生活疑難雜症不想走進精神科,只好往廟裡跑;不想被說迷信,只好去算塔羅牌,但世代進化,文明進步,愈來愈多人想聽聽專業的心理師怎麼說,面談式的談話治療對一般正常人來說--張銘倫臨床心理師強調,走進治療所的真的都是正常人,不是病人,大多想聊聊職場不合、伴侶爭執等關係議題,疫情期間,多半可以用先前和心理師商討的方式去面對。

而且不能否認,高度競爭、忙碌的社會結構就是許多現代文明病、心理壓力的根源所在,月餘來在家工作、求學與避疫,沒有煩人又討厭的上司、同事、同學、師長、鄰居、路人圍繞身邊,想睡就睡,生活輕鬆,讓很多人的精神壓力瞬間消失,刺激源的影響瞬時減輕,社交焦慮就地解放,3C使用不再被打入成癮汙名而變成生活義務,許多人感覺舒適快活,實體心理諮商需求降低,硬要無縫接軌轉視訊諮商,反而增加壓力和困擾。

線下實體諮商,若遇到需要確診或拿藥的民眾,當然一定請他回到他的精神科醫生那邊去;沒看過醫生的,就請他到離我們治療所最近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去掛號看診,實體線下怎麼做,遠距線上當然一樣照做,症狀干擾嚴重的初診病人本來就不適合只有線下談話性心理治療--張心理師再次強調,到聊聊心理治療所求助的人都是正常人,我們不能強求失戀、和家人吵架、被老闆罵的人都去精神科拿個診斷回來,我們治療所的心理師才能開始服務和展開會談。遑論線上服務取代精神醫療,法規排除初診病人一點都不違和。

會對"排除初診病人"這條法規產生焦慮的人,大概就兩種人,一是擔心賺太少的精神科醫生,二是擔心賺太少的心理師。

擔心賺太少的精神科醫生,通常是剛出來社區開業不久,業績壓力大,深知市場就是零合遊戲,這一單被心理師賺走了,他就虧了,所以他會用盡資源打壓、卡關賺走錢的心理師,在醫院的精神科醫生,被健保包養得很好,不太有生存焦慮,所以開業心理師轉介個案到醫院,比較不用擔心個案被攔胡。

擔心賺太少的心理師,潛意識能感受此生存焦慮,賺太少也代表專業實力和素質不足,意識層面無法有此覺察,無法昇華、成長或採取其他較為成熟的防衛機轉,代償方式是acting out,會不斷造聲勢、帶風向,把法規妖魔化,讓自己和別人都無法思考官方與法規背後的立意,就像叛逆小孩永遠與父母對立,抱怨被大人欺負與剝削。



視訊諮商,有時徒增壓力和困擾


如果原本是用躺椅式治療來自由聯想,因為疫情應改成視訊眼對眼、面對面,反而很不習慣,視訊諮商話量容易變多,音量變大(因為要填補lag和物理心理距離),不符合個案原本對心理師的移情與投射,個案在家也很難找到隱私、隔音的獨立空間與心理師通訊。

讓心理師看見個案身後所處的私領域也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聯想;更換背景似乎又彼此以虛假和遮掩來爭取話語的籌碼,不夠臨在與真實。


我們很多實體個案在疫情期間反而不想改用遠距諮商,寧願等待疫情緩解,也許先前與心理師一起工作的療效很好,心理能量的積存還夠用。而且夠長的等待與假期,能夠激發分離焦慮,提高疫情後的諮商渴求和動機。


聊聊心理治療所開放空中公益心理諮詢,免費遠距聊聊,也並沒有趨之若鶩,所以遠距諮商在疫情期間並沒有急迫性,疫情期間,大家的注意力還是以面對生存、安全這些較基礎的需求為優先,例如目前暫停長照服務的家屬告訴我們,要帶高齡長輩去打針,如何避免群聚和中暑。諸如此類需求階層較基礎的生活安排,愛與被愛、自我實現較高層次的探討,對多數人來說,需求滿足可遞延。


若官方徇私,迫於某些團體為了自身需求和利益、獲取專業地位與聲量,胡亂開放,可能造成圖利或資源被濫用,後續更多的管理漏洞造成民眾利益損害,反而不好。




本文作者,張銘倫臨床心理師,聊聊心理治療所院長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